伊莉討論區

標題: 高雄垃圾何其多 [打印本頁]

作者: wifero123    時間: 2020-5-27 03:31 PM     標題: 高雄垃圾何其多

讀者投書1.2k 人追蹤


林德翔(清除業者)

2020年5月22日 下午3:29

讀者投書:林德翔(清除業者)


圖片來源:中央社






遲未開議的高雄市議會終於等到韓國瑜來備詢,焚化爐垃圾問題成為在野議員攻韓熱門焦點。綠營民代大聲批評高雄為外縣市處理大量垃圾,應從仁武焚化廠換約解決。不能說有錯,但話只說了一半,綠營執政時垃圾問題已十分嚴重,綠營民代綠營議員何曾過問?現在不過是換了立場換了腦袋,稱不上有道德勇氣可言。而藍營也好不到哪,在野時批評綠營代燒外縣市垃圾,執政後通通神隱,人可消失但垃圾不會不見,高雄垃圾全台最多的一筆爛帳藍綠都該記上一筆。

讓數字說說話,高雄四座焚化爐垃圾處理量連年破百萬公噸,與高雄的人口比完全不相當。以往陳菊時代就是該處理卻無法處理的問題,韓國瑜上台不減反增,同樣解決不了,柯文哲說過:「垃圾不分藍綠」,如今聽來十分諷刺。

高雄近三年四座焚化爐處理量分別是123、129萬、140萬公噸,光去年竟然多了11萬公噸,是前年增幅的一倍。只看總數仍不足說明實情,將去年廢棄物分成一般與事業廢棄物申報來源分析,岡山一般無增加申報、事業增加4萬,仁武一般增加6萬、事業少6萬,中區一般增加3萬,南區一般增加3萬、事業增加一萬。

前兩廠以往有收外縣市一般與事業廢棄物,岡山一般廢棄物無增加代表可能外縣市政府來岡山廠可能有減,或者本市家戶垃圾進廠沒增加,而事業增加4萬則來源可能以外縣市事業廢棄物為主。仁武一般廢棄物增加6萬公噸可能來自高市或外縣市公部門的一般垃圾,事業減少6萬公噸可能的原因,不是減少外縣市清除業者收件,就是減少高雄清除業者收件,因小小市民無法得知各廠外縣市垃圾進廠量數字,所以只能猜測可能情形。

中區廠只能收一般廢棄物,去年增加3萬公噸代表多數都是高雄公部門所收,來自外縣市政府的垃圾有限。南區廠一般增加3萬,事業增加1萬,代表公部門垃圾進廠增多,而南區只收高雄事業垃圾,不收外縣市事業垃圾,代表都是高雄清除業者去年多了1萬公噸申報。

整體看來去年四廠全年一般廢棄物增加12萬公噸申報,事業反而減少1萬,很可能是外縣市的一般、事廢垃圾量都減少,綠營議員指責代燒外縣市垃圾恐怕是功課沒作足。反而高雄自己產生的一般廢棄物無故增加12萬,但高雄去年災害有限、人口不變,不致產生大量公部門要處理的垃圾,原因為何恐怕要深入了解,不能排除有原屬事業垃圾的部分偷天換日變成公部門垃圾的可能,主管機關與檢調都要好好查查。

再說高雄與全台多數縣市均有實施的「總量管制」制度,導致垃圾清除業者每月可進焚化爐的量是固定的,理由是垃圾太多,但這理由完全禁不起考驗,因為同一縣市產出的垃圾照理是恆定增減有限的,這個制度是政府帶頭破壞市場機制,而且因為此行業今天已有特許壟斷特性,讓消費者端很大程度喪失比價空間,任由業者「挾焚化爐額度以令消費者」,也因此業者無不想方設法向主管機關要到更多的額度,因為額度越多代表保證能賺的越多,從大樓到工廠的消費者端只能承受惡政的惡果。

焚化爐「討額度」在政界與產業界早就是公開的秘密,配合演出的民代自然不是像賴清德所說是來作功德的,惡劣者聽聞一噸上千元為代價變相插乾股,真相跟垃圾一樣臭不可聞。

至於呼籲中區焚化爐等其他廠應屆齡停用的道德呼籲,不過是宣傳用語。道理很簡單,中區焚化爐不見了,原本進中區廠的高雄本地垃圾不會消失,不過是往其他焚化爐倒,其他焚化爐取消外縣市代燒的空間剛好來處理中區廠的垃圾,空氣汙染沒有消失多少,只是污染原因從外縣市居民造成改成高雄市民造成。

即將遷村的大林蒲將設立石化專區,裡面將蓋新焚化爐,高雄每日垃圾處理量可能會多出1000公噸,如果全市人口不變,產業也不過是市內遷廠,到時哪來的1000公噸垃圾?誰又能保證到時候焚化爐會啟新停舊?多出來的噸數額度會不會變成尋租逐利的新標的?聰明的市民朋友,一起看看藍綠民代們針對新焚化爐設立與否會不會玩起選擇性失智或選擇性環保的把戲,集體愚弄市民,共演一場各取所需的遊戲。

______________



作者: gogosp    時間: 2020-11-1 11:18 AM

我個人的意見隨著民眾生活品質的提升,相對的廢棄物也增加不少,確實做好回收機制,才能有效改善狀況呀!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spam.image.wahas.com/) Powered by Discuz!